梯田是山地农业灌溉技术知识体系的集成,有中国农耕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、农业生物的“基因库”的美称,如何保护梯田这一农业文化景观,成为当今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议题。8月31日,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“以千年农遗之匙,开乡村振兴新局”实践队来到汉阴县凤堰古梯田,揭开陕南唯一的中国重要农业灌溉文化遗产的面纱,探寻汉阴在挖掘、保护以及科学利用梯田文化资源价值中的“成功密码”。
从复合生态景观看南北交融的移民文化
从汉阴县城向南,实践队一行沿盘山公路而上,在山岭沟坡间,层层叠叠的梯田排布如行云流水,规模磅礴壮观,构成壮丽而隽秀的大地景观。站在北纬32°的岭南大地上,成员们经当地村民介绍,了解了汉阴之所以能呈现出凤堰古梯田这种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、“水源林—村寨—梯田—江河”四素同构的立体垂直的复合生态景观,缘于南北文化交融的移民文化。汉阴县在打通移民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历史文脉中,优化价值释放的载体体系,深入贯彻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通过对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,整体性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。
图1:凤堰古梯田稻作系统
图2: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了解凤堰稻作技术
“活体博物馆”活态展示乡村振兴新思路
实践队抵达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已适逢正午,炎炎烈日丝毫没有影响成员们想要一探这座“活体博物馆”的期盼心情,“活体博物馆”是我国第一座以移民农耕文化为主题,以自然山水为背景,以古梯田为展品,以民风民俗为辅助,保护和展示原生态生产生活方式和旅游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。成员们感受着“山、水、田、屋、寨、村、庙、农”一体化的雅致与壮美,充分体现出汉阴县为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生性的意志与努力。在农遗致富方面,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良性发展,直接带动核心区域6个行政村近万人走上共同致富之路,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成为乡村振兴的旗帜和典范。
图3:实践队员在凤堰梯田的合影
与驻村第一书记共话漩涡镇绿色发展之路
实践的最后一站,成员们来到汉阴县委组织部和汉阴县漩涡镇群英村,与驻村第一书记就产业结构、发展模式、绿色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学习。近年来,漩涡镇通过产业建设、园区提质、环境整治、休闲创建等举措,着力打造汉阴农旅融合新亮点。通过与“第一书记”交谈,成员们了解到坚持生态为底色,“生态+旅游”、“生态+产业”是漩涡镇乡村振兴的两个有利抓手。一方面漩涡镇全力建设凤堰古梯田景区,坚持与生态和谐相处,在修建公共设施守住基本农田底线,不碰生态红线,实施休耕轮作,确保土地品质。另一方面,发挥自身处于富硒带的优势、种植富硒水稻、培育富硒粮油、发展富硒茶叶等“生态牌”农业快速发展,并着力打造国家首个生态博物馆,招商引资效果显著,生态价值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显现,真正实现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成果转化。
图4:实践队员与漩涡镇群英村“第一书记”座谈
图5:实践队员与中共汉阴县委组织部调研交流
图6:实践队员与汉阴县紫云郡社区党支部书记访谈
图7:实践队员在漩涡镇群英村合影
经过此次实践,同学们认识到了陕西汉阴在以绿色农业、绿色旅游之“笔”,写就乡村振兴“大文章”的生动实践,了解到汉阴县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,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,为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描绘了一张美丽蓝图。
文:崔颖文、张姝瑾
图:顿昱璇、邵明岚
审核:李 刚